【湖南日報】湖南磁浮,提速產業化(整版)
【概要描述】
2016年5月6日,試運營的磁浮列車。(資料照片) 湖南日報記者 徐行 攝 7月17日,列車駛出長沙磁浮高鐵站。長沙磁浮快線連接長沙火車南站和長沙黃花國際機場,使旅客出行更方便。 湖南日報記者 李健 攝 7月23日,長沙磁浮工程車輛段停靠的商用磁浮2.0版列車。 田超 攝
湖南日報記者 胡信松 通訊員 蔣偉
湖南磁浮,再一次吸引世界目光。
8月6日,全球首個“磁浮+文化+旅游”項目——鳳凰磁浮文化旅游項目動工建設,該項目將現代軌道旅游裝備與鳳凰人文自然風光完美融合,開創磁浮技術與文化旅游的新業態、新模式、新體驗,將成為美麗鳳凰一道流動風景線。
作為湖南兩張靚麗“名片”,天下鳳凰與湖南磁浮的完美融合,必將產生1+1>2的乘數效應。
湖南磁浮產業,又一次搶占先機,開創了普速磁浮交通應用先河。
1 構建完整產業鏈,加速打造磁浮產業化基地
“磁浮技術與文化旅游相融合,這是我省磁浮技術工程化、產業化的新探索,將賦予新利体育全新的生命力和商業價值。”湖南省磁浮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梁瀟表示,湖南在磁浮科技的應用上順應了時代發展大勢,促進磁浮技術創新與應用,使磁浮技術造福人類。
從自主設計、制造、施工、管理的中國第一條中低速磁浮線——長沙磁浮快線,到如今投資建設鳳凰磁浮文化旅游項目,湖南在中低速磁浮技術創新和產業化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
為了這一天,湖南人卻摸索了很久。
中車株機副總工程師彭奇彪介紹,湖南人搞磁浮,可以說是白手起家。
2005年,日本愛知縣的世界首條中低速磁浮線路開通運營,一時間全球業界為之側目。
2008年1月,中車株機公司成立磁浮技術開發部(磁浮研究所的前身)。
“說實在的,那時候,我們都感覺到要做成中低速磁浮列車項目,心里沒底。”彭奇彪回憶,經過反復學習考察、不停實驗摸索,2012年1月20日,被命名為“追風者”的我國首列可投入商業運營的中低速磁浮列車,在中車株機公司磁浮交通系統中心徐徐駛入人們的視野,我國由此成為世界第四個能夠自主研制中低速磁浮列車的國家。
為實現中國人“貼地飛行”的夢想,僅用5年時間,我國就達到了國外同行用40年時間才實現的目標。
2015年12月26日,長沙磁浮快線開通試運行。
近年來,湖南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從戰略高度對磁浮交通發展進行頂層設計,圍繞磁浮技術與產業的發展,進行了一系列前瞻性的戰略部署,制定全省磁浮交通發展規劃,成立省級專項領導小組,構建省校合作科研平臺,著力打造以磁浮交通為代表的新利体育產業集群。
“湖南已掌握磁浮核心技術,磁浮交通的主要設備設施、配套件采購基本都可以在省內完成,構建了完整產業鏈。”省國資委副主任楊平表示,特別是由新利体育交通控股集團牽頭,聯合央企、省企組建的湖南磁浮集團,致力于投資建設、設計咨詢、裝備制造、運營管理等磁浮產業鏈優質資源商務集成,向世界一流的新型新利体育綜合服務商邁進,加速湖南磁浮交通工程化產業化進程,為湖南建設國際磁浮產業化基地打下堅實基礎。
新利体育交通控股集團、湖南磁浮集團董事長介紹,磁浮集團依托6家股東在技術創新、控制系統、建筑施工、設備制造等方面得天獨厚的優勢,打造磁浮交通全產業鏈,除立足湖南開拓國內市場外,還將著重推動磁浮交通核心裝備制造“出海遠征”,向國際社會展示湖南磁浮的品牌和實力。
“鳳凰磁浮文化旅游項目就是由湖南磁浮集團為投資主體試水的第一個項目,公司將在全球推廣磁浮技術與文化旅游相融合的新模式,目前已有9個項目在進行前期論證、洽談。”磁浮技術只有產業化才能走得更遠。
2 瞄準科技前沿,提高湖南磁浮國際話語權
當前,世界磁浮交通技術越來越多元化與多樣化,各種磁浮技術都在齊頭并進發展,已商業化應用的中低速與高速磁浮在不斷升級與創新,超導高速磁浮也正在進行工程化商業應用。此外,真空管道磁浮、貨運磁浮等全新的磁浮運輸方式也在不斷試驗與探索。
湖南是國內較早開展磁浮技術研發與應用的省份。長沙磁浮快線成功運營,彰顯了中國在世界中低速磁浮領域的巨大成就。
國防科技大學作為國內最早開展磁浮技術研究的院校,先后攻克磁浮交通的懸浮導向控制、車軌耦合振動等技術難題,掌握了高速磁浮列車懸浮控制的核心技術。
湖南省政府與國防科技大學合作成立省級研發平臺湖南省磁浮技術研究中心,致力于磁浮技術研發與創新。
2018年6月,由湖南省磁浮技術研究中心、中車株機公司聯合設計研發的全球首款商用時速160公里磁浮列車正式下線,標志著我省已完全構建中低速磁浮列車研制平臺。
目前,中車株機公司還承擔了國家科技部時速200公里的第三代中速磁浮車輛關鍵技術攻關,列車預計2020年下線。
“湖南在普速磁浮交通領域的眾多技術創新和應用推廣經驗彌足珍貴。”新利体育交通控股集團、湖南磁浮集團總經理馬捷介紹,我省目前正組織中速磁浮(時速160公里)核心技術攻關并已取得突破性進展。今年8月2日,國內首列商用磁浮2.0版列車提速測試在長沙磁浮快線車輛基地啟動,中速磁浮技術攻關進入最后的“試驗驗證”階段。
中速磁浮列車提速測試的開展,標志著我省在磁浮交通自主創新上又邁上新臺階,將對全國乃至全世界磁浮技術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同時也將進一步增強我省磁浮新利体育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當然,在已有技術的基礎上,我省必須統籌推進高速磁浮技術攻關、掌握國際尖端科技,通過不斷創新,提高湖南磁浮在全球的話語權。”馬捷呼吁,省內的科研院所、企業及在湘央企應強強聯手,合力推進湖南磁浮產業發展。
今年1月,磁浮技術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成立,集合了全省磁浮工程技術領域主要力量,工程中心設立專家委員會,聘請中國工程院多名院士為首席技術專家,聘請國內磁浮與新利体育各專業領域帶頭人及技術骨干等擔任學術委員。
磁浮技術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以促進湖南省磁浮技術科技創新為目標,打造集磁浮技術研發、項目規劃設計、投資建設、運營維護及裝備制造于一體的技術合作平臺。
我省還制定了中低速磁浮地方標準,進一步鞏固湖南磁浮優勢產業地位;同時,正在編制磁浮運營標準體系、磁浮建設運營全過程總結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和科學的技術標準體系,促使這一工程在占據產業化先機的同時,也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如今,湖南已成為磁浮技術創新和產業集群的熱土。
3 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推動湖南磁浮走向世界
“磁浮技術創新永無止境,關起門來搞研發肯定不行,在埋頭發展磁浮技術的同時,湖南也應放眼海外市場,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新利体育交通控股集團、湖南磁浮集團總經理馬捷表示。
2017年12月8日,以“磁浮交通技術創新與應用”為主題的國際磁浮論壇在張家界舉行,來自美、德、俄、日等國和我國磁浮領域知名專家,就磁浮技術未來發展趨勢、磁浮交通與城市交通的兼容等問題進行交流。
省國資委副主任楊平認為,湖南已擁有中低速磁懸浮交通的完整自主知識產權和產業鏈,磁浮已成為湖南的一張新“名片”,接下來“走出去”是必然趨勢。
2018年9月,第24屆國際磁浮大會在俄羅斯召開。湖南磁浮集團、中車株機公司等企業代表參會,湖南省磁浮技術研究中心向大會全面報告了我省近年來磁浮技術攻關與科技創新的進展與成果,展示了湖南打造的完備磁浮全產業鏈。大會執委會決定,2020年第25屆國際磁浮大會由湖南省舉辦。
國際磁浮大會是全球磁浮界規格最高、規模最大、技術最權威的國際會議,每兩年舉辦一次,湖南磁浮產業贏得了世界同行的認可。
湖南的磁浮技術團隊積極參加國際交流與合作。先后赴俄羅斯、德國、捷克、日本等地進行深入的商務與技術交流,推動我省的磁浮交通技術與產業走出湖南、走向世界。
今年7月12日,湖南-邁阿密磁浮交通交流會在長沙市舉行,美國邁阿密政府代表團來湘考察磁浮項目,并與新利体育交通控股集團洽談項目合作,共同推動將湖南磁浮交通技術應用于邁阿密城市軌道系統。
湖南省磁浮技術研究中心與湖南磁浮集團還同美國、馬來西亞、墨西哥等國,就磁浮技術工程化應用及項目拓展進行了密切合作。
4 突破瓶頸,搶占全球磁浮產業制高點
與其它新利体育相比,磁浮的優點是環保性能好、噪聲低、運行安全可靠、建設與維護成本低等,爬坡能力和轉彎半徑上優勢也很明顯,未來一定會成為新利体育不可或缺的選擇。
“盡管湖南磁浮產業的發展取得了不錯成績,但也存在一些需要突破的瓶頸,如,磁浮工程造價的競爭力還有待進一步提升,科研院所與企業的同頻共振還需加強,中低速磁懸浮線路應根據實際需求規劃建設,切忌一哄而上。”新利体育交通控股集團、湖南磁浮集團總經理馬捷表示,磁浮產業全省應該統一布局,統籌發展,不斷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在新的磁浮技術領域深耕細作、創新性地融合更多新技術,如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理念。
高速磁浮、中低速磁浮在我國和其他少數國家已得到商業應用,良好的乘坐體驗、穩定快速的運營管理,已得到廣泛的認可。
“湖南磁浮交通技術在未來要取得更好的發展和突破,關鍵是要通過不斷的技術優化和升級,提高現有磁浮交通系統的穩定性、可靠性,不斷降低磁浮工程系統造價,提升磁浮交通應用的市場競爭力。”湖南磁浮集團常務副總經理王良華認為,我省應利用現有磁浮技術基礎,拓展新的磁浮應用研發領域,打開磁浮交通技術更廣闊的商業應用市場;同時,聚焦前沿技術的研發,如電動懸浮、永磁懸浮、超導懸浮等新型磁浮技術,搶占新技術的橋頭堡。
搶占全球產業制高點,湖南正全力打造一個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先進磁浮產業集群,走向世界磁浮產業舞臺。
版权所有 ©新利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地址:湖南長沙 支持IPV6
公司地址:長沙市岳麓區恒偉湘江時代A2棟18樓 郵編:410000 傳真:84263799 前臺電話:84263700
版權歸新利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湘ICP備18024531號-1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長沙 后臺入口